最近刷到个视频,真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同事买的紫燕百味鸡套餐盒越来越薄,掀开盖子底下全是空气垫,这不是个例,我朋友圈里常买紫燕的姐妹都说,现在两口就吃完一份,价格却涨了快四成,我想起五年前刚工作那会儿,二十块能在紫燕打工人圣地买个肉菜搭配的套餐,现在连米饭都得自己掏钱。
九十年代初,四川来的钟老板在徐州摆摊卖卤味,靠卖鸡鸭小菜,一单接一单,慢慢攒下第一桶金,后来儿子接手,把店开到南京,不跟别人抢鸭脖,专做家常卤菜,二十块就能吃顿饭,紫燕成了打工人心头的食堂,记得2018年刚来上海,公司楼下那家紫燕,天天排着队,我们这些刚毕业的穷学生,也常去,不嫌多,不嫌挤,图个实在。
转折点好像从上市那天开始,去年我注意到包装换了三次,碗从圆的变成方的,又从方的变扁了,价格却一路往上冲,上周路过新开的紫燕店,看见夫妻肺片标着250克48元,按平时的分量一算,比牛排还贵,更糟心的是朋友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个视频,拍的是他们店被查出菌群超标,底下评论全在说吃了拉肚子。
展开剩余49%问题早就有迹可循,加盟商说总部把大部分利润让给了中间经销商,每个环节都得加点价,比如一个鸡翅,工厂卖给经销商便宜点,经销商转手卖给门店就涨三成,门店还得再加两成才敢卖,最后这笔账全算在消费者头上。
现在大学城新开的紫燕店,来的人越来越少了,上周我去了一趟,看见工作人员围裙好几天没洗,操作台边堆着过期两天的泡发木耳,店员嘴上说着欢迎,一问卫生就躲躲闪闪,可这么个地方,居然能开到六千多家,真有点让人想不通。
要说紫燕还有机会翻身,就得从最基础的性价比入手,像当初创业时那样,一块鸡腿的成本得算明白,最近听说他们在搞社区团购,可要是还靠包装玩花样,连老家的打工人也留不住。
发布于:贵州省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