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上午9时,一场名为《敦煌汉简中的玉门关》的学术讲座在敦煌博物馆内开启时光之旅。敦煌市政协二级调研员、资深敦煌历史文化学者孙宏,引领听众拨开历史烟尘,通过一枚枚沉默的汉简,触摸两千年前玉门关的脉搏。
权威开讲:深耕敦煌的学者风采
孙宏老师集多重学术身份于一身:
中国长城学会会员
酒泉市史志专家人才库成员
敦煌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敦煌市政协智库成员
敦煌市博物馆特聘馆员
其研究深入敦煌历史肌理,在《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甘肃日报》等权威平台及学术期刊发表《资治通鉴中的玉门关》、《舌尖上的玉门关》、《玉门关的根和魂》等极具影响力的文章三十余篇。2024年,其论文《玉门关——汉长城和丝绸之路融合的载体》更荣获中国长城学会“第四届长城论坛”国家级奖项。
展开剩余76%简牍为证:解码玉门关的五重维度
讲座中,孙宏老师以出土的敦煌汉简为第一手证据,层层剖析玉门关的辉煌过往:
1.雄关地位:阐明玉门关在汉帝国边疆防御体系与丝绸之路上无可替代的战略及文化枢纽作用。
2.设关背景:揭示汉王朝经略西域、保障丝路畅通的宏大背景下玉门关应运而生的必然性。
3.简牍实录:让汉简“开口说话”,展现戍卒名册、通关文牒、物资调令等,还原最真实的关隘运作日常。
4.屯戍岁月:透过简牍文字,重现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严密警戒与忠诚坚守,感受大漠孤烟下的家国情怀。
5.典籍印证:将汉简记载与《史记》、《汉书》等传世典籍相互参照,立体勾勒玉门关的历史全貌。
让历史照进现实:文化遗产的当代使命
这场讲座,不仅是对一段辉煌历史的学术梳理,更是对敦煌文化遗产生命力的一次生动激活。汉简无声,却通过学者匠心独运的解读,再次发出震古烁今的鸣响。玉门关,这座矗立在简牍墨迹与典籍篇章中的不朽丰碑,其承载的民族精神与文明对话之光,必将指引我们更深沉地热爱脚下这片土地,更自信地走向未来。
他呼吁在场每一位听众,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与忠实传承者,从玉门关所承载的开放、坚守、交融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荣誉时刻:特聘讲师证书颁发
讲座尾声,敦煌市博物馆馆长石明秀代表博物馆向孙宏先生颁发了“特聘讲师”荣誉证书,诚挚感谢他带来的精彩学术分享和对敦煌文化传播事业的大力支持。
使命传承:让文化遗产焕发生机
正如讲座结束语所强调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本次《敦煌汉简中的玉门关》讲座,正是敦煌市博物馆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孙宏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赋予了尘封的汉简新的生命,让沉睡的玉门关历史再次熠熠生辉,为我们理解汉代边关防卫体系、丝绸之路的繁盛以及古代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证。
敦煌市博物馆
文:秦 揽
图:许 童
编:许 童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