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智能网联网络与数据安全体系白皮书(2025)》核心内容总结
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与数据安全作为保障低空飞行器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白皮书围绕低空智能网联网络与数据安全,从发展趋势、标准体系、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等方面展开系统分析,为行业提供系统性参考。
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低空经济发展依赖法规制度、标准、应用场景、空域、技术和安全六大关键要素。法规为发展提供保障,如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无人机业态框架;标准是行业健康有序推进的依据,可提升产业链协同效能;场景是根本,个人及企业、政府相关场景展现巨大潜力;空域开放是关键,需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技术是支撑,低空智联网成为核心;安全是底线,需建立完善安全体系。
2023年以来,国家及地方政策高度关注低空网络与数据安全,在安全责任与运行管理、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数据管理与安全防护、低空运行监测与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如明确无人机实名登记、飞行区域限制,鼓励数据安全、通信链路安全技术研究,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防护,建立一体化指挥体系等。
标准体系建设
展开剩余84%建立健全低空智能网联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至关重要,可指导设备研发、准入合规及安全运营。其目标是防止敏感数据泄露、抵御网络攻击,确保系统可用性及用户隐私保护。
国际上,ETSI EN 303 645、ISO/IEC 22460、DO-326A/ED-202A等标准分别在消费类物联网设备、无人机执照和安全模组设计、航空系统安全等方面作出规范。国内也出台了GB 42590-2023、YD/T 4324-2023等多项标准,覆盖无人机安全要求、管理平台安全防护等内容,但当前标准较为离散,需进一步系统性规划。
白皮书建议标准体系框架覆盖“云”“网”“端”“场景”等层级,包含安全基础与共性技术、无人机整机及分系统安全、基础设施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安全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并明确了重点领域与实施路径,如关注无人机全生命周期安全、数据安全合规,以需求为导向、分层分类、动态更新制定标准。
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与关键技术
参考车联网模式,建立覆盖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检测认证、运行监测、管理体系及防护技术。安全检测认证旨在打造一体化能力体系,覆盖全要素、多层级;安全运行监测构建自下而上的监测、预警、态势分析体系架构;安全管理体系分安全手册、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运行记录四个层次建设。
安全防护关键技术方面,内生安全基于动态异构冗余架构,从无人机内生安全构造、多模态通信与数据安全、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定位、低空智联网络弹性组网等方面提升系统安全性;密码技术在可信身份认证、通信安全防护、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还涉及抗量子计算密码技术、基于统一标识的认证与保密通信技术等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安全注重数据安全技术和模型安全技术,保障人工智能在低空领域应用的稳定性。
未来,需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协同推进低空智能网联网络与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强化标准化建设与合规管理,持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安全、可持续的低空经济发展生态。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