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明星能有多“作”?张翰用三年时间给出了答案。
当年那个穿着总裁西装、梳着“铁刘海”的霸道男主,如今剃掉头发、露出硬朗面容,彻底变了个人。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个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明星,会选择彻底推倒重来?
说起张翰这三年的“消失”,就不得不提那部让他彻底社死的《东八区的先生》。豆瓣2.1分,这个数字足以说明观众有多愤怒。什么概念?基本上是找不到比它更烂的剧了。
这部剧简直是中年男人自我陶醉的教科书。扯内衣带、上手袭胸、各种颜色台词,看得观众直呼“辣眼睛”。更要命的是,剧中那些“我准备来吃你了”、“女人万年流血不死”的台词,让人怀疑编剧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张翰作为主演兼编剧,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稀烂”。网友们的怒火全都集中在他身上,各种黑历史被扒得底朝天。拖行交警的事儿重新被翻出来,劝退圈的声音此起彼伏。
坦白说,这种程度的塌房,在娱乐圈基本上就是“死刑”了。多少明星因为类似的事情再也没能翻身。张翰能够重新站起来,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不过话说回来,张翰这次的转型确实下了血本。从之前的总裁人设彻底转向硬汉路线,这种180度的大转弯,不是一般人敢做的。剃掉标志性的刘海,露出所有面部线条,这种“自毁式”的改变,足以看出他的决心。
有意思的是,张翰并不是第一个在“油腻”这条路上栽跟头的男明星。杨洋在《我的人间烟火》里的表现,简直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部剧里,杨洋饰演的消防员宋焰,把灭火器当约会工具,各种秀下颌线,完全没有展现出消防员的专业素养和牺牲精神。更离谱的是,面对观众的批评,杨洋的回应竟然是“网络上的事情看一看就好”。
这种回应简直是火上浇油。消防官方都站出来点名批评了,他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从这个角度看,杨洋比张翰还要“作”。至少张翰知道沉默,杨洋却选择了硬刚。
对比一下黄晓明的处理方式,就能看出高下了。黄晓明虽然也被贴过“油腻”的标签,留下过“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样的名言,可人家知道反思啊。面对嘲讽,黄晓明选择了幽默应对,甚至主动参与梗图制作。
前段时间黄晓明考博失败,坦然承认并表示明年再战。这种真实的态度,反而让观众觉得可爱。人家虽然偶尔“爹味”一下,但至少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时候该低头。
这就是情商的差距。同样是被观众批评,有的人选择反思改正,有的人选择硬刚到底,结果自然不同。
其实,这些男明星的“油腻”问题,反映的是整个娱乐圈的深层次矛盾。一方面,市场需要偶像化的完美男性形象;另一方面,观众的审美在不断升级,对于虚假的、过度包装的形象越来越反感。
张翰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太沉迷于过去的成功模式了。《一起来看流星雨》火了,《杉杉来了》也火了,于是就以为这套路能一直管用。可时代变了,观众的口味也变了。
现在的观众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霸道总裁,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他们不希望看到演员在镜头前装腔作势,而是希望看到真实的情感表达。
从这个角度看,张翰这次的转型是明智的。硬汉形象虽然不新鲜,但至少比油腻总裁要真实得多。观众能接受一个有缺点的硬汉,但很难接受一个虚假的完人。
不过,转型成功与否,还要看张翰后续的表现。形象改变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在演技和人品上都有所提升。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只是换个包装,内核还是那一套,迟早还会被看穿。
朱一龙说得对,演员的文化程度要加深,很多演戏问题其实是理解问题。张翰和杨洋虽然流量很高,但作为演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娱乐圈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红人,只有不断的洗牌。今天的顶流明天可能就是路人,昨天的过气明星说不定又能翻红。关键是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张翰这三年的沉寂,或许是他演艺生涯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定位。
现在的娱乐圈,观众对明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颜值,还要有演技;不仅要有流量,还要有品格。那些只靠脸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拼的是综合实力。
张翰的转型,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娱乐圈的一个缩影。那些还在走老路的明星们,是时候该反思一下了。观众的审美在进步,你的表演水平跟上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张翰的转型期望过高。毕竟,改变形象容易,改变观众的固有印象很难。他需要用更多优秀的作品来证明自己,而不是仅仅靠一组剧照。
最终,观众还是要用脚投票的。如果张翰真的痛改前非,拿出了好作品,观众自然会买账。如果还是换汤不换药,那观众的嘲讽只会更加犀利。
你觉得张翰这次的转型能成功吗?在你看来,那些曾经“油腻”过的明星,还有翻身的机会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