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全文
引用:付庆辉, 刘 洁, 李 钦, 等.微流控技术在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5,56(7): 837-848.
DOI :10.16522/j.cnki.cjph.2025.07.001
Application Advance of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in Micro/Nanoparticle-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微流控技术在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付庆辉,刘 洁,李 钦,杨亚妮,何 军*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
摘要
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精密颗粒制造技术,利用微尺度环境下独特的流体特性,实现了微/ 纳米颗粒的连续、可重复生产。文章系统综述了常用微流控通道的结构设计原则及应用特性,阐述了该技术在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其在粒径控制、结构调控和制备效率提升方面的优势。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策略以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发展前景,旨在为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的高效制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脂质纳米粒;脂质体;高通量生产
文章节选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微尺度流体动力学原理的先进技术,能在亚毫米尺度上对流体进行精准操控。自20 世纪70 年代首次应用于色谱和电泳领域以来,微流控技术已迅速发展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赋能工具,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如靶点研究、化合物合成、药物递送系统开发、体外分析评价、药物非临床研究等领域。
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能通过特定递送途径将药物递送至目标组织或细胞,从而实现高效治疗目的。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凭借制备过程高度可控、耗时短、溶剂消耗少、环境友好、设备占用空间小、重现性好等诸多优势,被广泛用于各种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的制备和研究中。
本文主要综述了常用的微流控通道结构及其在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还阐述了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策略,旨在为微/ 纳米颗粒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登录官网查看
了解更多文章信息
]article_adlist-->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项目(23S41900200)、细胞与基因治疗专项项目(23J21900600)、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项目(24S11902800)、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3DZ2292600)
作者简介: ]article_adlist-->付庆辉,男,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新型给药系统。
通信作者:
何 军,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
E-mail :chinaynhe@163.com ]article_adlist-->关于转载: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ND ]article_adlist-->《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是我国医药工业领域中办刊历史最长的医药期刊,是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主管,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综合医药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70年11月创刊以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始终以报道我国医药工业和科研中的成果和经验为宗旨,刊载了大量反映中国医药工业发展水平的论文和论著,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同时密切关注国际上制药技术的发展新动向,刊登有指导意义的综述和专论。期刊订阅详情请登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官网(http://www.cjph.com.cn)了解。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编辑部
]article_adlist-->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